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6
0
自我挑戰組

金融量化交易系列 第 16

16.時間序列視覺化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視覺化是理解時間序列資料的關鍵第一步。

1. 基本圖表

  • 線圖 (Line Plot): 最直觀的圖,觀察數據隨時間的變化、趨勢和季節性。
  • 直方圖 (Histogram) 與核密度估計圖 (KDE): 觀察數據值的分佈。許多線性預測模型假設數據呈常態分佈。

2. 延遲散佈圖 (Lag Scatter Plots)

此圖將時間點 t 的觀測值 (x 軸) 與前一個時間點 t-1 的觀測值 (y 軸) 繪製成散佈圖。

  • 解讀:
    • 點群集呈左下到右上的對角線: 表示存在正相關關係。
    • 點群集呈左上到右下的對角線: 表示存在負相關關係。
    • 點群越集中,關係越強;點群越分散,關係越弱。

3. 自我相關圖 (ACF) 與偏自我相關圖 (PACF)

這是時間序列分析中最重要的兩種圖,用於辨識模型的合適階數 (order)。

  • 自我相關函數 (Autocorrelation Function, ACF): 衡量一個序列與其自身延遲版本之間的相關性。

    • 趨勢: 若價格序列有強烈趨勢,前幾個延遲的 ACF 值會顯著為正且緩慢衰減。
    • 定態性: 若 ACF 在幾個延遲後迅速下降至零附近,表示序列可能是定態的。非定態序列的 ACF 會緩慢衰減
    • MA(q) 模型識別: 如果序列是移動平均 (MA) 模型,ACF 會在延遲 q 階後突然截斷 (cut off)
  • 偏自我相關函數 (Parti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, PACF): 衡量在排除了中間延遲項的影響後,序列與其延遲版本之間的相關性。

    • AR(p) 模型識別: 如果序列是自我迴歸 (AR) 模型,PACF 會在延遲 p 階後突然截斷 (cut off)

上一篇
15. 時間序列預測
下一篇
17.時間序列的核心概念
系列文
金融量化交易24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